暗访
黑网吧有摘菜婆婆“放哨”
2月19日上午10时,在刘运夫妇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这家位于增城新塘白江村东宁坊第三巷的网吧门外。外表上看,这就是一座普通的民宅,门外还坐着一位60余岁的阿婆在此摘菜。“我们这里是私人住宅,不能上网!”阿婆神色略有慌张。
“我有急事想找个电脑传文件。”在记者央求下,阿婆松了口风。“怕你们是有关部门来检查的,真要急用网,可以直接进,会有人帮你们弄的。”
推开房门,记者却发现,尽管是上课时间,但屋内却有两名身着校服的学生。见记者进来,一名戴眼镜的男生走向记者,他自称是网吧里的“会员”,“白天在网吧里帮忙做管理员”。校服“网管”驾轻就熟地为记者打开电脑,他们已经对这份“工作”习以为常。
在记者决战天下上网传文件期间,校服“网管”对生面孔戒心很重,一直前来套话,想确认我们是不是相关部门来检查的。
环顾此房屋,20平方米左右,20余台电脑,电脑都紧紧靠在一起。室内没有任何消防设施,电线乱接,使用劣质插座,也没有安全通道。“晚上人会多一点,这里的机子都会不够用。”一名上网的学生说。
随后,记者又按照家长指引,来到白云区黄边村,在一栋民宅发现一间黑网吧。只要交钱,便可开机上网,但是网吧内却有几个网管在巡场,一旦发现有人拿出手机,就会走上前来制止。“如果要打电话,只能出去打,拿手机出来就有可能是要拍照,所以不能拿出来。”一名网管这样告诉记者。
观察
黑网吧新变与治理
记者查阅过去几年新闻报道,发现几乎每年政府相关部门星魂传说(或区相关部门)都采取专项执法严查“黑网吧”。据公开报道统计如下:
2012年取缔233户;
2011年上半年,取缔430户;
2009年取缔271家;
2007年上半年取缔2628家;
2004年专项整治,取缔2337家。
分析
取缔“黑网吧”数量是黑网吧泛滥度的指标之一。从数字上来看,从2004年数月专项整治取缔2337家,到2012年去年查处233户,数字骤减,说明在高压治理背景下,“黑网吧”生存土壤得以部分铲除,但频繁见诸报端的个案,也警示“黑网吧”并未消失,“黑网吧下乡”、黑网吧经营对象“低龄化”新趋势明显。
在治理方式上,记者还注意到一个表述变化,即由“专项整治”变为“常规查处”。对此,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谭教授表示,这一表述有两个潜在含义,一是网吧治理已告别“运动式”治理,更多是常规治理。这个转白蛇传奇变的一个背景是上网终端多元化、网吧审批更严格,黑网吧问题没有以前严重。二是政府治理思维的转变,即由“管控”到“服务”。现在社区服务设立文化室、文化广场,文化生活丰富了,黑网吧的空间受到挤压。
记者手记:
黑网吧究竟归谁管?
在采访中,不断有市民对于“黑网吧”管理归属表达疑问。2月19日,记者就此问题向多个政府部门求证。记者拨打110报警获悉,黑网吧属多个部门共同管理。“其中包括文化执法、工商局等部门,建议拨打12318或者12315举报。”
文化市场统一举报电话12318热线称,黑网吧是属于无牌照经营,属于工商局管理。“我们只负责正规网吧让未成年人上网的情况,无牌照经营不属于我们职权范围。”
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12315则称,他们会将“黑网吧”投诉分流给侠义传工商局处理。“以无证经营的方式对这类黑网吧进行查处,如需要会多部门联合执法。”
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擅自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或者擅自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取缔,查封其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场所,扣押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专用工具、设备;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非法经营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来源:】
2月17日是开学第一天,广州增城新塘白江村的刘运夫妻两人却急成“热锅上的蚂蚁”,原来,老师打电话来说他们的孩子小浩逃课了。原来,小浩拿着压岁钱去村里上网了。阿军的母亲刘女士更煎熬,她多次半夜去网吧堵截,但从未奏效,阿酱游记军还是没去上学。
“管一管黑网吧,救救我们的孩子!”刘运呼吁。在刘运指引下,记者来到新塘城中村黑网吧暗访,发现竟然有穿着校服的小孩在黑网吧做起管理员。本报记者依照刘运的指示,暗访了若干坑害学生的黑网吧。
在黑网吧上网的学生
事由
黑网吧跟家长打游击
从焦急的刘运夫妻和阿军母亲那里,记者了解到当地黑网吧已经成为了不少孩子沉迷网络的黑点。家长们在隐蔽的黑网吧找来找去,却也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孩子。
儿子拿压岁钱去“逍遥”
2月17日是开学第一天,广州增城新塘白江村的刘运夫妻接到儿子班主任的一个电话,“你家孩子逃课了,他回家了吗?”刘运心里没底,赶紧往家中打了一个电话,发现没人接,他猜测孩子应该不在家。
转念一想,儿子会去哪?第五纪刘运妻子提醒说“会不会去黑网吧了?”刘运才回过神来,“坏了!孩子手里有近百元压岁钱”。刘运说,他儿子过去沉溺网络,以往父母就通过控制零花钱扼制,这次他手里有钱,肯定毛病重犯。
刘运请了假,直奔白江村,但隐蔽的黑网吧并不好找。刘运找到了一家黑网吧,发现漆黑民房里竟坐了七八个穿校服的学生。他边问边找,闯了三四家黑网吧,也没有找到儿子。
当晚6时,儿子小浩却突然回到了家中。“我们就问他去哪了,一开始他不肯说,后来我们多次盘问才承认,说去村里的黑网吧打游戏了,那个网吧不需要登记身份证,给钱就能上网。”
学生半月吃住在黑网吧
与刘运夫妻一样,刘女士的儿子也不见踪影。“半个月不见人,又不去上学,也不回家,我找了好久都创神录找不到他。”刘女士是阿军的继母,为了找回逃课的阿军,刘女士不知多少次半夜去网吧找儿子。
提起阿军事情,刘女士不停抽泣。刘女士说,阿军平时常在网吧通宵达旦上网,饿了就吃方便面,渴了就喝饮料。“上次我找到他时,他人都瘦了一大圈,眼眶也是乌黑的。我就求那个网吧的老板,下次别让我孩子去上网。那个老板就叫我孩子下次别穿校服过来就可以了,我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刘女士说。
刘女士多次到网吧找老板交涉:“不要让孩子在这上网了。”但是老板却嗤之以鼻,“他自己愿意来的,我又没有强制他。”刘女士私下向其他同学打听到,老板常为他打掩护。
暗访
黑网吧有摘菜婆婆“放哨”
2月19日上午10时,在刘运夫妇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这家位于增城新塘战国春秋白江村东宁坊第三巷的网吧门外。外表上看,这就是一座普通的民宅,门外还坐着一位60余岁的阿婆在此摘菜。“我们这里是私人住宅,不能上网!”阿婆神色略有慌张。
“我有急事想找个电脑传文件。”在记者央求下,阿婆松了口风。“怕你们是有关部门来检查的,真要急用网,可以直接进,会有人帮你们弄的。”
推开房门,记者却发现,尽管是上课时间,但屋内却有两名身着校服的学生。见记者进来,一名戴眼镜的男生走向记者,他自称是网吧里的“会员”,“白天在网吧里帮忙做管理员”。校服“网管”驾轻就熟地为记者打开电脑,他们已经对这份“工作”习以为常。
在记者上网传文件期间,校服“网管”对生面孔戒心很重,一直前来套话,想确认我们是不是相关部门来超级足球先生检查的。
环顾此房屋,20平方米左右,20余台电脑,电脑都紧紧靠在一起。室内没有任何消防设施,电线乱接,使用劣质插座,也没有安全通道。“晚上人会多一点,这里的机子都会不够用。”一名上网的学生说。
随后,记者又按照家长指引,来到白云区黄边村,在一栋民宅发现一间黑网吧。只要交钱,便可开机上网,但是网吧内却有几个网管在巡场,一旦发现有人拿出手机,就会走上前来制止。“如果要打电话,只能出去打,拿手机出来就有可能是要拍照,所以不能拿出来。”一名网管这样告诉记者。
观察
黑网吧新变与治理
记者查阅过去几年新闻报道,发现几乎每年政府相关部门(或区相关部门)都采取专项执法严查“黑网吧”。据公开报道统计如下:
2012年取缔233户;
2011年上半年,取缔天珠界430户;
2009年取缔271家;
2007年上半年取缔2628家;
2004年专项整治,取缔2337家。
分析
取缔“黑网吧”数量是黑网吧泛滥度的指标之一。从数字上来看,从2004年数月专项整治取缔2337家,到2012年去年查处233户,数字骤减,说明在高压治理背景下,“黑网吧”生存土壤得以部分铲除,但频繁见诸报端的个案,也警示“黑网吧”并未消失,“黑网吧下乡”、黑网吧经营对象“低龄化”新趋势明显。
在治理方式上,记者还注意到一个表述变化,即由“专项整治”变为“常规查处”。对此,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谭教授表示,这一表述有两个潜在含义,一是网吧治理已告别“运动式”治理,更多是常规治理。这个转变的一个背景是上网终端多元化、网吧审批更严格,黑网吧问题没有以前严重。二是政府治理思维群仙传的转变,即由“管控”到“服务”。现在社区服务设立文化室、文化广场,文化生活丰富了,黑网吧的空间受到挤压。
记者手记:
黑网吧究竟归谁管?
在采访中,不断有市民对于“黑网吧”管理归属表达疑问。2月19日,记者就此问题向多个政府部门求证。记者拨打110报警获悉,黑网吧属多个部门共同管理。“其中包括文化执法、工商局等部门,建议拨打12318或者12315举报。”
文化市场统一举报电话12318热线称,黑网吧是属于无牌照经营,属于工商局管理。“我们只负责正规网吧让未成年人上网的情况,无牌照经营不属于我们职权范围。”
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12315则称,他们会将“黑网吧”投诉分流给工商局处理。“以无证经营的方式对这类黑网吧进行查处,如需要会多部门联合执法。”
据《互联血饮传说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擅自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或者擅自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取缔,查封其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场所,扣押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专用工具、设备;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非法经营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来源:】